大疆发布无人机载重80公斤搭载全新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五目鱼眼视觉模组,具备全向环境感知能力,能够智能识别障碍物,并标配降落伞保障飞行安全。
大疆发布无人机载重80公斤配备全新升级的旗舰版空吊系统,支持电动开合挂钩,并集成自动消摆和实时称重等实用功能。同时兼容吊运系统双电版本,适用于多种复杂运输场景。
安全性能方面,DJI FC100 搭载全新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五目鱼眼视觉模组,具备全向环境感知能力,能够智能识别障碍物,并标配降落伞保障飞行安全。
在续航和能源管理上,该机型支持 9 分钟极速快充技术,并采用双电池热切换机制与电池冗余设计,确保作业连续进行、无缝衔接。
大疆发布无人机载重80公斤遥控器方面,配套的 RC Plus 2 遥控器配备 7 英寸显示屏,支持一机双控模式,允许两地飞手快速交接操控权限,适应多样化的飞行任务需求。图传系统升级至最远传输距离 20 公里的 O4 标准,并可选装增强型 4G 图传模块。
此外,大疆同步推出了与其运载无人机全面适配的一站式空中运载管理平台 —— 大疆司运,支持任务规划、作业进度掌控、团队资源集中管理及多维数据分析,实现高效协同与全流程运载管理。
飞行平台
空机重量 55.2 千克(吊运负载) 60.2 千克(空吊负载)
不包含电池、双电电池仓及配件、吊绳、挂钩的重量。最大起飞重量149.9 千克
海平面 25℃ 测得,DJI Delivery App 会根据当前飞行器状态,环境情况及作业任务智能推荐载重,货物的最大重量切勿超过推荐值,否则可能影响飞行安全。
最大轴距 2330 毫米 (对角线)
外形尺寸(机臂展开,桨叶展开)3220 毫米 × 3224 毫米 × 975 毫米
外形尺寸(机臂展开,桨叶折叠) 1820 毫米 × 1840 毫米 × 975 毫米
外形尺寸(机臂折叠,桨叶折叠) 1105 毫米 × 1265 毫米 × 975 毫米
折叠方式 向机身折叠
机载电池数量 支持双电、单电
单电模式为应急使用。
最大飞行距离 最大起飞重量下:双电 12 千米、单电 6 千米
该数据为 DJI FC100 最大起飞重量时,在海平面 25℃ 无风环境下以 15 米/秒的速度匀速飞行测得。数据仅供参考,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使用方式、固件版本下,结果或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实际飞行时请留意 app 提示。
最大悬停时间
最大起飞重量下:双电 12 分钟、单电 6 分钟
该数据为 DJI FC100 最大起飞重量时,在海平面 25℃ 无风环境下测得。数据仅供参考,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使用方式、固件版本下,结果或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实际飞行时请留意 app 提示。
最大飞行时间
最大起飞重量下:双电 14 分钟、单电 7 分钟
该数据为 DJI FC100 最大起飞重量时,在海平面 25℃ 无风环境下以 15 米/秒的速度匀速飞行测得。数据仅供参考,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使用方式、固件版本下,结果或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实际飞行时请留意 app 提示。
工作温度范围-20℃ 至 40℃
太阳辐射按照 960W/m^2 估计,部分元器件长时间高温使用会导致寿命衰减。
整机防护等级 IP55
防护等级并非有效,可能会因长期使用导致磨损而下降,并避免在大雨飞行(24 小时降水量 24.9 毫米以上)。动力系统不在此防护范围内,雨中飞行结束后建议地面怠速 1 分钟。
悬停精度
启用 RTK:
± 10 厘米(水平),± 10 厘米 (垂直)
未启用 RTK:
± 60 厘米(水平),± 30 厘米 (垂直)
GNSS
全系统版本:GPS + Galileo + BeiDou + GLONASS
北斗版本:BeiDou
最大上升速度 5 米/秒
在双电模式下,海平面 25℃ 无风的实验环境下测得。
最大下降速度 5 米/秒
在双电模式下,海平面 25℃ 无风的实验环境下测得。最大水平飞行速度 20 米/秒
在双电模式下,海平面 25℃ 无风的实验环境下测得。最大飞行海拔高度 6000 米
无人机载重能力会随起飞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 6000 米为无人机双电空载最大安全高度(在海拔 4500 米处起飞)。最大飞行高度1500 米
飞行高度受起飞海拔约束,DJI FC100 的最大飞行海拔为 6000 米。最大抗风速度 12 米/秒
起飞及降落阶段可承受的最大风力为 12 米/秒。
动力系统
定子尺寸 155 × 16 毫米
电机 KV 值 60 rpm/V
桨叶材质 碳纤维复材
螺旋桨尺寸 62 英寸
螺旋桨类型 双叶折叠桨
旋翼数量 8 对
安全系统
安全系统类型 前毫米波雷达 后视雷达(单板) 下视雷达(单板)激光雷达四目视觉系统 FPV 毫米波雷达 EIRP<20 dBm (NCC/MIC/KC/CE/FCC)
工作环境温度 -20℃ 至 40℃
工作环境要求光照强度正常,场景纹理特征丰富,无脏污。
工作功耗 激光雷达:6.5 瓦 前雷达:18 瓦 下视雷达:5 瓦 后视雷达:5 瓦
FOV
激光雷达:垂直 272°,水平 60°
前雷达:水平 360°,垂直 ±45°
下视雷达:左右 ±12.5°,前后 ±22.5°
后视雷达:左右 ±45°,前后 ±45°
四目视觉系统:水平 360°,垂直 180°
FPV 摄像头:水平 ±86°,垂直 108°
测距范围 最大 60 米
感知距离有效工作范围、避障能力会因环境光线、雨雾以及目标物体的材料、位置、形状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下方感知用于辅助起降、限低飞行和仿地定高飞行,其他方向感知用于避障。AR 安全辅助功能仅作辅助提示,飞手需要在实际作业时确认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注:
1. 下方感知用于辅助仿地定高飞行,若下方碰撞障碍物属于客责;
2. 由于安全系统的性能限制,针对移动中的物体飞行器无法主动避让,此类场景发生事故属于客责;
3. 货物避障仅用于辅助飞行,若货物和吊运绳碰撞障碍物属于客责。